日前,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在电网运行维护中,成功应用AI(AI)技术,实现电网监控的智能化。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电网的管理流程,还提高了设备故障的检测和处理效率,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稳定的电力服务。
深圳供电局的生产指挥中心内,监测工程师董新在监盘时收到系统的AI告警,提示其某220kV变压器存在渗漏油的情况。通过高清摄像头仔仔细细地观察后,他发现渗漏量达到每分钟12滴,属于重大缺陷。迅速通知运维单位处理,避免了一次可能会引起停电的设备故障。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AI技术在电网安全运作中的重要价值。
自2012年开始,深圳供电局就积极探索智能传感器等数字技术在电网生产中的应用。到2020年,该局成功实现了无人机巡视及设备的程序化操作,标志着电网的智能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外,他们还建设了深圳首个智能变电站,逐步推动了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转型。
在2021年,深圳供电局加速视频监测等智能终端的建设,着手建立适应超大城市电网的数字化配置标准。这些新兴技术帮他们实现了输变配的一体化融合,使电网的生产运行更高效、灵活。2023至2024年间,供应局完成了输变电摄像头、智能传感器及无人机巢的全覆盖建设,成功建立了电网数字“天眼”,实现了对电网设备正常运行的实时感知。
这一切背后,是十万余套智能终端的全线应用,实现了传统人工巡线向智能监控的转变。以处理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件为例,过去需运维人员现场分析信号、定位故障点,通常耗时3至4个小时,而现在系统平均仅需12分钟即可确定故障位置,提升了故障处置效率达90%以上。
此外,深圳供电局的AI技术还通过设备态势感知能力,实现了61起设备异常的自动感知和超前预警。故障的应急处置时间平均减少超过1小时,极大提高了电网的响应速度与安全性。2024年,该局的无人机自主巡视累计达到50余万公里,远程巡视变电站达到1.7万站次,年均节省运维人员路上往返3.2万小时,劳动强度显著降低。
从长远来看,深圳供电局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的电网智能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随着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慢慢的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慢慢的升高。此外,这一创新模式也可能对未来的城市电力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整体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电力行业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助AI技术提升管理效能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深圳供电局的探索与实践,为这一课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思考,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成果,推动社会向更加智慧的方向前进。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